有塊兒姜地土壤發綠,植株爛心是怎么回事兒?
來源: 發布時間:2023-07-19 返回列表
眼下7月份,正是大姜快速生長的階段,但也是病蟲害高發期,有姜農反映自家有塊兒姜地的植株爛心死棵嚴重,不知道怎么回事兒?
濰坊島本微生物技術研究所具有多年酵素菌技術研發推廣及實踐經驗,結合當前農業現狀,從生產實踐中總結原因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學習參考。
問題:有塊兒姜地土壤發綠,植株爛心是怎么回事兒?
解答:大姜爛心病主要發生在5月下旬~6月上中旬(大姜4葉期),發病初期心葉粘連不易展開,內部葉片發病呈水漬狀,并逐漸腐爛,產生臭味,腐爛部位干后呈薄紙狀。
發病原因:首先分析一下大姜爛心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缺鈣。大姜如果缺鈣會使心葉不易抽出,造成心葉生長衰弱,再加上粘連內部高濕的環境,易遭受細菌侵染,造成爛心。
除此之外,土壤發酸,酸根離子和鈣離子結合以后形成不溶性的沉淀,造成土壤中的鈣不能被吸收導致缺鈣。
土壤鹽堿,土壤高濃度的鹽分也會干擾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如土壤溶液中鈉離子過高,也會妨礙對鈣、鎂、鉀的吸收,引起爛心。
第二,薊馬危害。夏季長期遭遇高溫干旱,易造成薊馬危害嚴重,薊馬主要危害的便是大姜心葉,且薊馬造成的傷口也易導致病原菌侵入,造成爛心的發生。
第三,土壤原因。土壤發綠,有可能鹽堿嚴重,影響根系的生長,加之土壤中溶液滲透壓高于植物細胞液,引起缺水,造成植物“生理干旱”,出現枯萎或“燒苗”現象。
第四,管理不當。高溫高濕的環境易導致大姜爛心病的滋生。如果遮陽不當或通風方式不正確(沒有對流風)易形成高溫高濕環境,利于爛心病的發生。
防治措施:大家要知道,大姜爛心病重在預防,一旦發病便只能控制,因此要提前預防。一般此病要在5月份選用島本1號+鏈霉素+薊馬蟲害防治進行葉噴預防,并且及時撥心,但千萬不要用手掐爛心,防止傳染病菌,可用刀片或剪刀。
第二,在施用大量元素復合肥的同時注意補鈣,為了促進鈣的吸收可以配合施用島本酵素微生物菌劑,促進鈣的吸收,同時健壯植株,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第三,最根本的措施是土壤改良。無論是鹽堿還是酸化,都建議在種植初期或培土時采用島本酵素擴繁菌肥,進行土壤改良,補充有益微生物菌,調節酸堿,改善土壤理化特性。
除了上述防治措施,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姜農預防爛心病。要注意及時除草、松土、保持土壤濕度適宜,避免過度灌溉和積水。其次,要控制薊馬和其他害蟲的數量,防止它們對大姜的危害。此外,定期檢查姜地,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避免病害蔓延。最后,建議姜農在種植大姜前,進行土壤檢測,了解土壤狀況,以便采取正確的措施,預防爛心病的發生。島本酵素將一直致力于農業生產的研究和實踐,為農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技術和服務,助力中國鄉村振興。
——酵素農業——
“酵素農業”是一種充分利用特定微生物菌組及其發酵產物(統稱酵素),通過改良農產品生長環境并調動和調節生物自身正常生理生化反應,激發生物機體自然免疫力,以實現農業生產潛能和農產品質量得到提升的一種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
島本酵素:作物全程營養與生物防護!
END
版權聲明:本文系濰坊島本微生物技術研究所原創文章,版權所有,如需轉載須注明出處!